刚学会游泳换气,第二天胸痛就“找上门”

(来源:南湖晚报)

转自:南湖晚报

N通讯员 祖蔚绮 晚报记者 陈 强

本报讯 夏日炎炎,泡在泳池里劈波斩浪,或去海边逐浪嬉戏,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解锁度假乐趣,是不少人首选的避暑方式。可谁能想到,这项人人爱的清凉运动,稍不注竟会带来健康隐患?这不,海宁就有位姑娘刚解锁游泳换气技能,第二天就被胸痛“找上门”。

“医生,我胸口疼、脖子也疼,连深呼吸、咳嗽都不敢用力,这到底是怎么了?”最近,在海宁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,年轻的海宁姑娘小丽(化名)捂着胸口,急得眼圈泛红。问诊时她还带着点小自豪说,前一天刚学会游泳,连最难的换气动作都掌握了,本想第二天接着练,没想到一早起来就被疼痛缠上,连正常活动都受影响。

起初,接诊的钱鸳鸳副主任医师以为小丽是运动过量导致的肌肉酸痛,可安排胸部CT检查后,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——小丽患上了“纵隔气肿”,简单说就是纵隔腔里多了不该有的气体。“纵隔气肿分好几种,小丽这种是自发性的,罪魁祸首就是她刚学会的游泳换气。”钱医师的话,让小丽既疑惑又后怕。

钱医师表示,这里边,其实藏着个“隐形推手”叫“Macklin效应”,说通俗点就是“气体没处去,把肺撑坏了”。游泳换气时,人会下意识屏住呼吸、闭上声门防止呛水,可这时肺部还在用力充气,肌肉也在剧烈运动,空气出不去、又一个劲儿往里“挤”,胸腔里的压力就会突然飙升。就像气球吹太满会爆一样,肺部的肺泡扛不住高压就会破裂,逸出来的空气没地方去,就会沿着气管、血管周围的缝隙往上蹿,最后“钻”进纵隔腔里聚起来,形成纵隔气肿。要是气体继续“乱跑”,还可能跑到脖子、脸上的皮肤下,摸起来鼓鼓的,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气胸,让呼吸困难更明显。

“不过,大家也不用一听‘气肿’就慌神。”钱医师说,像小丽这样的自发性纵隔气肿,大多不用特殊治疗就能好。只要乖乖卧床休息、吸吸氧减轻肺部负担,再根据情况吃点止痛药缓解疼痛,用点抗生素预防感染,一般几天就能好转。只有少数情况,比如皮肤下气肿太明显、让人喘不上气时,才需要做个小处理,比如扎个针或者切个小口把气排出来。小丽后来就靠卧床休息和氧疗,没几天疼痛就缓解了,复查时纵隔里的气体也基本吸收了。

小丽的经历,虽说有惊无险,但钱医师也想提醒所有爱游泳的人:夏天游泳虽好,可千万别“贪猛”。尤其是刚学游泳的新手,别着急练换气,先把平稳呼吸的节奏摸透,别频繁、用力屏气;就算是老手,也别一次游太久、强度太大,累了就及时上岸歇一歇。
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要是游泳时或游泳后突然觉得胸口疼、喘不上气,或者脖子、胸口的皮肤摸起来肿肿的,甚至出现声音嘶哑、咽东西费劲的情况,千万别硬扛,赶紧停止运动、上岸休息,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刚学会游泳换气,第二天胸痛就“找上门”

(来源:南湖晚报)转自:南湖晚报N通讯员 祖蔚绮 晚报记者 陈 强本报讯 夏日炎炎,泡在泳池里劈波斩浪,或去海边逐浪嬉戏,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解锁度假乐趣,是不少人首选的避暑方式。可谁能想到,这项人人爱的...